• 咨询热线:400-8838-151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跨境商标抢注危机:中国企业的海外突围战

作者:小编 | 发布时间:2025-04-21
近年来,中国品牌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的案例频发。据 WIPO 统计,2022 年中国企业商标海外被抢注案件超 1.2 万起,涉及服装、电子、餐饮等多个行业。如何应对地域保护带来的抢注风险?1. 典型案例:从 “被迫更名” 到 “法律维权”案例一:某茶饮品牌 “XX 烧仙草” 未在东南亚注册,被当地华人抢注后,需支付 80 万元转让费才赎回商标。案例二:家电企业 “XX 电器” 在巴西被竞争对手抢注,
近年来,中国品牌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的案例频发。据 WIPO 统计,2022 年中国企业商标海外被抢注案件超 1.2 万起,涉及服装、电子、餐饮等多个行业。如何应对地域保护带来的抢注风险?

1. 典型案例:从 “被迫更名” 到 “法律维权”

  • 案例一:某茶饮品牌 “XX 烧仙草” 未在东南亚注册,被当地华人抢注后,需支付 80 万元转让费才赎回商标。
  • 案例二:家电企业 “XX 电器” 在巴西被竞争对手抢注,通过提交在巴参展记录、经销商合同等 “在先使用证据”,历经 2 年诉讼终获胜诉,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商标维权典范。

2. 抢注高发地与动机

  • 高发区域:东南亚(越南、泰国)、欧洲(意大利、西班牙)、拉美(巴西、智利),因注册成本低、审查周期短,成为抢注者首选。
  • 动机分析:职业抢注人利用地域保护规则,通过 “低价抢注 - 高价转让” 牟利;竞争对手则通过抢注遏制中国企业本地化进程。

3. 预防与应对策略

  • 注册前置化:采用 “市场未动,商标先行” 策略,如小米进入印度前 1 年,已注册 “Mi”“Xiaomi” 等系列商标。
  • 监测预警机制:通过第三方平台实时监控目标国家 / 地区的商标公告,如发现抢注,可在异议期内(通常 2-3 个月)提交反对意见。
  • 法律救济途径
    • 异议程序:在日本发现抢注,可在公告期 2 个月内提交异议书,需附中国商标注册证、使用证据;
    • 撤销程序:在欧盟,若抢注商标连续 5 年未使用,可申请撤销,某运动品牌通过此程序成功夺回被抢注的 “XX RUN” 商标。

4. 成本对比:预防 vs 维权

  • 预防成本:通过马德里体系注册 10 国商标约需 5 万元,平均每个国家 5000 元;
  • 维权成本:美国商标诉讼平均费用 20-50 万美元,欧盟异议程序费用 5000-2 万欧元,且耗时长达 1-3 年。


经验总结:商标地域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企业需将海外商标注册纳入年度预算,建立 “主商标 + 防御商标 + 地域特色商标” 的立体保护网,同时与当地律所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建立长期合作,确保在抢注危机中快速响应。


上一篇:商标注册地域差异:中美欧日核心规则对比
下一篇:商标注册地域性保护实战指南:五步打造全球防护网
热门服务和内容